会员名单
- 德龙钢铁集团
-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
- 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
-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
- 敬业钢铁有限公司
- 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
- 河北前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新华联合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
- 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
- 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
- 河南济源钢铁(集团)有限公司
- 山西安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
- 旭阳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
- 天津荣程祥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
- 山西美锦钢铁有限公司
- 方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
- 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- 山西省晋城钢铁控股(集团)有限公司
- 瑞钢联集团有限公司
- 北京市中冶钢联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
- 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
-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
- 上海找钢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扬州市秦邮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
- 江苏天裕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
- 北京中钢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
- 江苏苏信特钢有限公司
- 中联钢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
- 金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
- 河北唐宋大数据产业股份有限公司
- 河北新金钢铁有限公司
- 河北普阳钢铁集团
-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
-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
- 潍坊特钢集团有限公司
- 鞍山发蓝股份公司
- 冀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
- 三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- 河北鑫达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嘉晨集团有限公司
- 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
- 河北天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
- 兰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昆岳互联环境技术(江苏)有限公司
- 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
- 四川德胜集团钢铁有限公司
-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公司
- 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
- 山东广富集团有限公司
- 山西宏达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建龙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
- 山东慧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
- 山东鲁丽钢铁有限公司
- 张家港市华申工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
- 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
- 陕西合元冶金机电有限责任公司
- 唐山报春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
- 郑州振东科技有限公司
- 北京兰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
- 北京知为先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- 深圳爱特爱全优润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
- 徐州金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宁波市燃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
- 安阳市新普钢铁有限公司
- 北京佳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
- 秦皇岛宏兴钢铁有限公司
- 常州凯达重工科技有限公司
- 唐山松汀钢铁有限公司
- 山西常平集团有限公司
- 沙钢集团安阳永兴特铁有限公司
- 唐山华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
- 宁夏钢铁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
- 东方润安集团有限公司
- 连云港兴鑫钢铁有限公司
-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
- 无锡新三洲特钢有限公司
- 南通正大特钢有限公司
- 中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盐城市联鑫钢铁有限公司
- 江苏沿海集团
- 江苏省镔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连云港华乐合金有限公司
- 云南曲靖呈钢钢铁(集团)有限公司/a>
- 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
- 山东闽源钢铁有限公司
- 北京浩德钢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天津华派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
- 鞍山钢峰风机有限责任公司
- 青岛紫达峰投资有限公司
- 新疆闽新钢铁(集团)闽航特钢有限责任公司
- 襄汾县新金山特钢有限公司
- 首钢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
- 汕头华兴冶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
- 北京吉旗咨询服务有限公司
- 山西高义钢铁有限公司
- 北京华泰海达控股有限公司
- 河南豫兴热风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
- 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
-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
-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
- 中国冶金报社
- 通用钢铁控股有限公司
- 抚顺罕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
- 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
- 广州裕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
- 大峘集团有限公司
- 北京华锦源耐磨材料有限公司
- 河北永洋钢铁有限公司
- 河南亚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江苏得邦硕能源有限公司
- 山东传洋集团有限公司
- 淄博市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心
- 山东隆盛钢铁有限公司
- 宁波东力股份有限公司
- 上海汇赋科技信息有限公司
- 唐山市钢铁工业协会
- 唐山文丰山川轮毂有限公司
- 河北东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
- 唐山东华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
- 河北华西钢铁有限公司
- 唐山国义特种钢铁有限公司
- 唐山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
- 上海蓝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
- 滦县金马工业有限公司
- 唐山瑞丰钢铁(集团)有限公司
- 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
- 江苏新长江集团有限公司
- 丹阳龙江钢铁有限公司
- 江苏西城三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
- 江苏雨花钢铁有限公司
- 张家港南建钢网有限公司
- 江阴华西钢铁有限公司
- 江苏振达钢管集团有限公司
- 江苏鑫林钢铁有限公司
- 江苏宏光钢铁有限公司
- 溧阳市光明金属有限公司
- 扬州华航特钢有限公司
- 徐州宝丰特钢有限公司
- 江苏红日钢铁有限公司
- 溧阳三元钢铁有限公司
- 北京经久能源投资有限公司
- 山东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
- 南京联众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
- 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
- 北京中联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
- 铜陵陵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
- 上海慧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
-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
- 大连捷瑞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
- 宝得钢铁有限公司
- 河北企友云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
- 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
- 普锐特冶金技术(中国)有限公司
- 北京泰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- 河北钎度贸易有限公司
- 中星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
- 上海申仕展览服务有限公司
- 仟亿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- 北京北大先锋科技有限公司
-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
- 北京冶联众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- 北京培征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- 克莱富曼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
- 中国钢结构协会线材制品行业分会
- 秦皇岛佰工钢铁有限公司
- 唐山市晨丰商贸有限公司
- 武汉鼎业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
- 无锡润拓科技有限公司
- 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大连国威轴承股份有限公司
- 大石桥市德隆矿业有限公司
- 华之恒建工集团有限公司
- 湖北中兴窑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冶金商会>商会活动
李新创:在发展中降碳 在降碳中发展
“钢铁不仅是重要的工业粮食,还是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,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。我觉得用以上3句话才能全面概括钢铁的重要性。” 11月23日,在全联冶金商会2021年第二次理事会暨民营钢铁经济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上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,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、总工程师李新创听了嘉宾的有关探讨后在做报告前有感而发。
接着,他围绕《“双碳”“双控”背景下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和思考》的报告主题,为所有与会者和在线听会者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讲。
未来我国钢铁如何构建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?
目前,我国钢铁工业处于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、高质量时期的重组阶段和中间过渡的强化环保阶段三期叠加,正在向高质量低碳阶段演进。
“低碳将成为我国钢铁工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标志。低碳不仅将重塑世界经济、全球产业格局,也将重塑中国经济,同样将重塑钢铁工业发展格局。”李新创说, “未来将以低碳为统领重塑钢铁工业新发展格局,以数字驱动、技术革命、绿色协同为三大趋势,当然核心还是要靠技术革命。”
他认为,未来,中国钢铁工业构建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下功夫:
一是形成新的供需平衡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钢铁工业仍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为主线,同时要通过适度调整政策、创造新的需求,在“双碳”(碳达峰、碳中和)目标要求下,推动形成一个更高水平、更高质量的供需平衡。
二是推动新的技术进步。钢企要强化创新主体地位,大力推动科技创新,加快“卡脖子” 钢铁材料、绿色低碳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;拓展创新投入的社会化渠道,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,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钢铁工业创新发展,激发全行业的创新活力。
三是打造新的产业格局。钢铁行业要加快兼并重组步伐,构建分工协作、有效竞争、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,并注重提高协同应对市场危机的能力,打造不同层级的优势企业集团,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、区域号召力、专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。
四是建成安全的供应链。钢铁行业要坚定不移实施国际化战略,加快建立长期、稳定、多元的铁矿石供应保障体系,实现资源供给的安全和稳定。加强国内废钢资源供应链建设,推动钢铁企业构建稳定的废钢供应网络,充分利用境外再生钢铁料资源。
五是构建繁荣的生态圈。钢铁行业要促进钢铁产业与上下游产业、配套服务产业的融合发展,打造形成健康、稳定、有序、繁荣的钢铁生态圈;同时,构建面向全球的国际产能合作、全球贸易、数字智慧化服务等平台,推进国际钢铁生态圈建设。
“双碳”“双控”背景下钢铁行业哪些热点值得关注?
李新创认为,在“双碳”“双控”背景下,钢铁行业出现一些热点,值得企业家高度关注。
一是未来需求预测。今年以来,我国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总体不错,但粗钢产量同比下降速度超过绝大数人的想象,铁矿石价格冲高后大幅下跌,钢材消费增速回落。李新创提醒,这是面对环境和资源约束,政府进行控产量的结果,政府这只手发挥的作用值得高度关注。他从总体上判断,今年我国政策调控环境趋紧,房地产先行指标疲弱,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,建筑行业和制造业需求下降,预计2021年钢材消费需求与去年基本持平或小幅下降,“十四五”期间总体会在10亿吨的高位水平徘徊。对此,企业家要充满信心。他认为,在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我国中长期钢材需求将呈缓慢下降态势。
二是产能产量“双控”。李新创表示,我国钢铁工业已由去产能转向新阶段产能产量“双控”。产能方面,严禁新增产能是“底线”和“红线”,巩固去产能成果仍是今后行业重点任务之一。产量方面,我国钢铁产量已进入峰值平台区,将在10亿吨规模上下波动较长时间,但不宜简单地“一刀切”压产量。同时,钢铁企业也要合理调控生产节奏。
三是实行能耗双控。李新创认为,能耗双控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。能耗双控已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空间甚至是生存空间的前置评估条件。短期看,地方出台的相应政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影响,但是长期来看,将促进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、优化用能结构,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转型。
四是加强资源保障。在李新创看来,铁矿石问题不仅仅是个总量问题,更多的是结构问题。进口矿量大且集中,对外依存度连续多年保持在80%以上,从澳大利亚、巴西两国进口量占比在80%左右,定价权缺失造成铁矿价格波动明显;境外铁矿资源生产基地建设进展缓慢,权益矿比例低,目前我国权益成品矿年供应量约6300万吨,不足全年进口量的10%;国内铁精矿量基本在2亿吨~3亿吨水平,难以满足国内需求。他判断铁矿石在至少20年内,还是我们钢铁行业最重要的原材料。因此,在实施铁矿安全保障战略方面,我国钢铁行业应加快建立长期、多元、稳定、高效的高质量资源保障体系。不过,他提醒要关注新变化,即我国铁矿石供应整体呈现的“外增内减”态势,2021年开始逐步向“外减内增”趋势发展。
五是优化钢材进出口。从政策导向分析,在“双碳”战略下,我国钢材产品将优先保障国内钢材需求和经济发展。李新创建议,进一步优化钢材出口结构,支持高端钢材出口和限制普通钢材出口,应针对不同钢材产品采取差别化政策;同时应鼓励废钢、钢坯等原料和初级产品进口,引导普通钢材进口有序增加。
六是深入推进超低排放。李新创特别强调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工作仍是重点,坚持方向不变、力度不减。钢铁企业应以“先进环保技术应用+环保管理机制运行+智能决策系统支撑”提升环保综合绩效水平,使环保硬实力与软实力有机结合、同步攀升,并应以科技创新赋能建立全流程全方位智能环保信息系统。
七是强化标准引领。为进一步增加标准有效供给、完善标准体系、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标准化保障,我国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应向全局性、系统性转变,向国内、国际协同发展转变;应面向创新引领及推动产业变革,快速响应市场化及定制化需求。李新创还针对“双碳”提出,要完善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标准化保障工作,构建钢铁行业低碳标准体系
八是深化智能制造。数字驱动是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。在“十三五”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基础上,我国钢铁行业应持续深化数据利用,以效益最大化、服务实时化、决策智能化、运营可视化为目标,将建设新一代钢铁智能管控中心作为智能制造工作重点。
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我国钢铁工业如何实现低碳发展?
据介绍,面临低碳发展大势,国内外钢铁企业迅速开展碳减排行动,多家钢企已明确发布碳中和目标,积极探索实践减排降碳路径;众多矿业、焦化、汽车、船舶等上下游行业企业也广泛参与其中,纷纷制定碳中和目标与具体行动。目前,我国已有上百家钢铁、焦化、铁合金、矿山企业正在推进碳达峰及降碳行动。
对于我国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路径,李新创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:
一是推动绿色布局,深入推动布局优化,促进供需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,发展绿色物流,推广全生命周期绿色产品。李新创说,如果布局不合理,会长期带来巨大的碳排放。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,1吨钢会带来5吨外部运输量、10吨内部运输量。10亿吨钢外部运输量为50亿吨,而2020年铁路货运量约45亿吨。
二是节能及能效提升,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,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,应用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。
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,优化原燃料结构,鼓励短流程电炉钢发展,提高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。
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,如充分发挥钢铁生产能源加工转化功能,构建以钢铁生产为核心的能源产业链,与周边相关产业实现煤气、蒸汽、氧氮氩气、水等能源及资源互供,实现区域能源、环境资源协同优化;鼓励实施钢化联产,打造钢铁、焦化间循环经济产业链。
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。实现深度脱碳的途径有氢能冶炼、电解还原、氧气高炉及非高炉冶炼、生物质能利用、CCS/CCUS。李新创认为,现阶段,生物质能不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条件,电解技术仍处于实验基础研究阶段。因此,氢能冶炼、氧气高炉及非高炉冶炼、CCS/CCUS是重点。
六是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保障,建立1个“C+4E”目标体系+8个支撑体系(技术、碳交易、低碳经济、数字化、标准、竞争力、能力建设、绿色金融支撑体系),实现低碳统领。他说,“C+4E”目标体系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提高碳生产率(Carbon Productivity)为核心,实现节约能源(Energy Saving)、提高经济效益(Economic Efficiency)、环境协同治理(Environment Friendship),构建形成钢铁生态产业链(Ecoindustrial Chain)。
李新创最后深有感触地说,降碳不是简单的节能,应该是在发展中降碳,在降碳中发展,目的主要是促进技术进步、绿色发展,特别如何降低长流程炼钢的碳是我们钢铁行业的重点。中国钢铁的优势是长流程炼钢,不能简单地推倒重来。因此,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所有钢铁企业积极参与、共同努力,促进钢铁行业真正实现绿色低碳发展。
来源:中国冶金报